最近,《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
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
公开征求意见,
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,
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、
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
拒绝完成剩余作业。
引发了一阵热议。
这份《减负方案》提到:
要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,
并特别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、
初中生到晚上10点
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,
经家长签字确认后,
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,
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。
此外,《减负方案》还规定
学校不得举行中考、高考“誓师大会”,
不得发布中考、高考“喜报”,
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
“学霸”和中考、高考“状元”。
目前《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正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,可在28日起7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建议。
对于这份意见中,
最引人注目的“9点后可拒做作业”,
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有网友表示支持:
有网友认为这个规定操作起来不容易:
有网友认为“一刀切”不够科学:
对此,你怎么看呢?
其实,今年以来,
多地积极贯彻落实
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》
和教育部等九部门《中小学生减负措施》,
纷纷出台重磅减负政策。
浙江、云南、宁夏、上海、广东等地
提出了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,
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,
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具体举措。
小编带你来看看——
云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日前印发
《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》,
35条措施中,
第5、6条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了规定。
一方面减量,让孩子的书包轻一点;
一方面定性,明确作业是孩子的作业,
不是家长的作业。
除了作业相关的规定,
“小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,
中学不得早于7点30分。”
也是为孩子着想的一个亮点规定,
给孩子减负的同时,
让不少家长松了一口气。
近日,宁夏也为中小学减负行动起来,
出台了九项具体措施。
其中提到:
要坚决破除应试教育思想,
对中小学教学行为、教辅材料管理、
作息时间、作业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
进行重点纠正和规范。
该措施中还提到,
不得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,
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;
努力破除“抢跑文化”“超前教育”
“剧场效应”等功利现象。
不少关键词直指减负的症结所在。
今年九月新学期伊始,
上海市在出台义务教育减负意见的同时,
另外专门出台
《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》,
可见“作业”这件事,
牵动了太多人的心。
具体对作业这件事如何管理?
这份专门为作业而形成的政策,
较为细致地明确了作业管理所有环节中,
各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和应承担的责任。
责任到人,管理细化,
让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成为可能。
今年8月,
其中,
鼓励各地开展每周无作业日
也曾成为讨论热点。
中教君还注意到意见中的一点——
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,
不做“刷题机器”。
这一点其实尤为重要,
让孩子明白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,
尽量少做重复的无用功,
腾出更多时间去成长、去创造。
各地的措施很多,
也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不管是“x点后可拒做作业”,
还是“每周x天无作业日”,
还是“作业时长不超过xx小时”,
说到底,大家都有同样的诉求:
让学生的肩头担子轻一点,再轻一点,
让教学质量提高得稳一点,再稳一点。
其实,教育减负如何减得更为科学合理,
不仅要问家长、问学校、问政策,
更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。
前面提到了一个名词“剧场效应”,
剧场里一个人踮脚站起来,
无数人就跟着站起来,
放到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如此。
为什么如今面对一些学霸、大神,
许多孩子会说:
“千万别让我妈看见!”
为什么很多离开校园的成年人大呼:
“现在的学生真不容易......”
很大程度上是因为,
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“抢跑”,
很多家长,甚至孩子自己,
无法保持心态的平衡。
在“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”心态的驱使下,
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实际面对的负担,
才会愈加重起来。
因此,当教育者因为环境开始焦虑,
不妨将初心放回到教育的对象上来,
一名学生,一个孩子,
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体。
听一听他们的诉求,
让减负真正减到孩子身上。
这才是我们真正呼唤的。
老师家长,
对于“小学生9点后可拒绝做作业”
具体落地该如何操作,
你有哪些想法?
留言里聊一聊吧!